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影响北印度洋热带气旋生成环境因子的月际变化特征
柳龙生, 张新忠, 许映龙
干旱气象    2022, 40 (3): 375-385.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2)-03-0375
摘要262)   HTML4)    PDF(pc) (29415KB)(1508)    收藏

利用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re,JTWC)发布的1979—2018年北印度洋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数据和ERA-Interim提供的分辨率为1°×1°的同期再分析资料,分析影响北印度洋热带气旋生成的不同环境因子月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5月北印度洋海温明显增暖,适宜的200 hPa与850 hPa垂直风速切变(5~10 m·s-1)和充足的水汽供应使得热带气旋的生成数达到全年第一个峰值。7—9月对流层中低层相对湿度条件很好,但200 hPa与850 hPa垂直风速切变过大,使得扰动对流很难形成暖心结构,不利于热带气旋的生成。10—11月北印度洋平均海温27~29 ℃,中层大气相对湿度条件较好,850 hPa多气旋性环流,200 hPa与850 hPa垂直风速切变为5~ 15 m·s-1,在这种有利的环境条件下北印度洋热带气旋生成数达到全年第二个峰值。对影响北印度洋两个海域热带气旋月际变化的不同环境因子定量研究发现,尽管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的热带气旋生成数都呈现双峰型变化,但环境因子在相同月份却呈现不一样的特征。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孟加拉湾风暴“罗纳”对我国华南地区强降水的影响
柳龙生, 许映龙
干旱气象    2020, 38 (2): 271-279.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0)-02-0271
摘要352)      PDF(pc) (7078KB)(1597)    收藏
利用NCEP/NCAR FNL再分析资料、CMORPH卫星-地面自动站融合降水数据以及FY-2G卫星反演的云顶亮温TBB资料,针对2016年5月19—20日孟加拉湾风暴“罗纳”给我国华南地区暴雨过程带来的影响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华南地区500 hPa高空槽的发展和维持为暴雨的发生提供重要的大尺度环流背景,高低空急流耦合激发MCS的发展,促使降水增幅,孟加拉湾风暴“罗纳”及其北侧副热带西风急流为华南地区暴雨的发生提供重要的水汽通道。此外,在“罗纳”东北移动过程中,315 K等熵面上正位涡平流东传显著,在高空急流辐散抽吸作用下,华南低层出现气旋性涡旋,为暴雨的发生发展提供动力条件。可见,孟加拉湾风暴“罗纳”外围云团不仅向华南强降水区输送水汽,而且高温高湿的气流进一步加剧了降水区的层结不稳定,积累了不稳定能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